金屬表面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置于特定介質(zhì)中加熱保溫,使介質(zhì)中活性原子滲入工件表層從而該表工件表層化學成分和組織,進而改變其性能的熱處理工藝。
與金屬表面淬火相比,化學熱處理不僅改變金屬的表層組織,還改變其化學成。
化學熱處理也是獲得表硬里韌性能的方法之一。根據(jù)滲入的元素不同,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、氮化、多元共滲、滲其他元素等。
常用的化學熱處理
滲碳、滲氮(俗稱氮化)、碳氮共滲(俗稱氰化和軟氮化)等。
滲硫、滲硼、滲鋁、滲釩、滲鉻等。
發(fā)藍、磷化可以歸為表面處理,不屬于化學熱處理?;瘜W熱處理過程包括分解、吸收、擴散三個基本過程。
化學熱處理的基本過程
(1)介質(zhì)的分解:分解的同時釋放出活性原子。
如:滲碳CH4→2H2+[C] 氮化2NH3→3H2+2[2]
(2)工件表面的吸收:活性原子向固溶體溶解或與金屬中某些元素形成化合物。
(3)原子向內(nèi)部擴散。
滲碳方法
(1)氣體滲碳發(fā)
將工件放入密封爐內(nèi),在高溫滲碳氣氛中滲碳。滲劑為氣體(煤氣、液化氣等)或有機液體(煤油、甲醇等)。
優(yōu)點:質(zhì)量好,效率高;缺點:滲層成分與深度不易控制。
(2)固體滲碳法
將工件埋入滲劑中,裝箱密封后再高溫下加熱滲碳,滲劑為木炭。
優(yōu)點:操作簡單;缺點:滲速慢,勞動條件差。
(3)真空滲碳法
將工件放入真空滲碳爐中,抽真空后通入滲碳氣體加熱滲碳。
優(yōu)點:表面質(zhì)量好,滲碳速度快。
滲氮的方法
(1)常用的氮化方法
氣體氮化法與離子氮化法。
氣體氮化法與氣體滲碳法類似,滲劑為氨。
離子氮化法是在電場作用下,使電離的氮離子高速沖擊作為陰極的工件。與氣體氮化相比,氮化時間短,氮化層脆性小。
(2)氮化的特點及應用
氮化件表面硬度高(69~72HRC),耐磨性高;疲勞強度高。
因為氮化溫度低,氮化后不需進行熱處理,所以工件變形小。
因為表層形成的氮化物化學穩(wěn)定性高,所以耐蝕性好。
氮化的缺點:工藝復雜,成本高,氮化層薄。多用于耐磨性、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及耐熱、耐磨及耐蝕件。
滲氮與滲碳相比:
滲氮層硬度和耐磨性高于滲碳層,硬度可達69+72HRC,且在600~650°C高溫下仍能保持較高硬度;
滲氮層具有很多高的抗疲勞性和耐蝕性;
滲氮后不需要在進行熱處理,可避免熱處理帶來的變形和其他缺陷;
滲氮溫度較低,只適用于中碳合金鋼,需要較長的工藝時間才能達到要求的滲氮層。
億沐鑫公司主要產(chǎn)品分類:鈦棒、鈦管、鈦板、鈦陽極、鈦箔鈦帶、鈦法蘭、鈦絲、鈦靶材、鈦設備、鈦餅鈦環(huán)、鈦標準件、鈦加工件
上一篇:金屬表面熱處理——表面淬火
下一篇:鈦復合板在換熱器中的應用